武汉大学汪成教授及郎贤军研究员应邀来公司做学术交流
(通讯员 程然)应教务处、研究生院、云顶国际yd333邀请,10月24号下午,武汉大学汪成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郎贤军研究员来公司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公司师生做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云顶国际yd333黎俊波教授主持。学校化工与制药学院、云顶国际yd333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汪成教授以《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为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发展高效构筑三维COF合成方法学、实现高精度结构表征并阐明构筑关系和以应用为导向创制功能性三维COF的成果,并介绍了课题组在拓扑连接方式设计策略、分子构筑单元设计理念、晶体结构确定等方面进行的相关探索及成果。报告中,汪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员工开展研究的心路历程,并告诫大家做科研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清晰的头脑,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
郎贤军研究员以《晶态多孔材料与TEMPO的协同光催化》为题,详细介绍了以共价有机框架为反应平台,成功实现了可见光光催化O2的活化用于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同时提出了协同光催化的概念,将COFs可见光光催化与TEMPO(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催化相协同,实现了胺和硫醚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转化。同时报告还重点介绍了“半导体与电子和质子转移中介协同”、“半导体与电子转移中介协同”两个代表性成果,这些研究为我们在光催化中实现活性氧物种的调控,合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奠定了基础。最后,郎研究员鼓励同学们在进行科研时要多探索、多思考,保持对科研的热情。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得到了两位老师的耐心解答。汪教授和郎研究员精彩纷呈的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此次报告会不仅让在场师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激发了当场师生们对科研的热情,还对学校学科发展和合作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汪成教授简介:
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院,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导师是张德清研究员和朱道本院士),2008-2012年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合作导师是2016年诺奖得主Fraser Stoddart教授),2012年4月加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晶态有机多孔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发表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4篇)、Nat. Commun. (3篇)、Acc. Chem. Res. (1篇)、Sci. Adv.(1篇)等。研究工作多次被Science、Chem. Rev.、Chem. Soc. Rev.、Nat. Rev. Mater.等刊物正面引用,共计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528次。2013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 2019年入选国家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郎贤军研究员简介:
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长;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赵进才院士;2011年至201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Xiaodong Chen教授;2015年7月开始独立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其中包括Angew. Chem. Int. Ed.(3篇)、Chem. Sci.(2篇)、Sci. China Chem. 、ACS Catal. 、Appl. Catal., B (17篇)、Chem. Soc. Rev.(2篇)、Acc. Chem. Res.(1篇)等,发表英文专著两章(RSC出版1章;Elsevier出版1章),发表论文被正面引用60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2023年获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青年科学家奖”。
(审稿 董志兵)